021-62604590
反对“套题”思路,从老师做起
来源: | 作者:中文自修 | 发布时间: 2014-06-03 | 2803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七届上海市语文大讲堂5月22日在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举行。此次活动由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办,《中文自修》杂志社承办,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受邀担任指导单位。

由《中文自修》杂志社发起的语文大讲堂活动,经过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市语文教育的前沿阵地,其宗旨是创办中学语文教学科研的一个交流窗口并搭建培养发现语文教育人才的舞台。近年来的参赛学校和老师范围愈广、素质愈高。尤其是参赛老师,大都是在语文教育阵线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青年教师。可以说,语文大讲堂活动是一次观察上海语文教育最新动态的最佳窗口。

决赛前夕,各个入围的参赛老师都要根据组委会要求提交一份参赛论文。《中文自修》杂志主编王意如教授说:“提交教学论文,是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语文教育的理论水平。并以此为平台,去交流探讨一些语文教育最关心的一些问题。”参赛论文的形式是按照组委会出的主题,以论文格式,结合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理论认知,阐述自己的观点。

但是经过本报记者的调查后,发现参赛论文里存在很普遍的,与中高考作文套题现象相似的情况。即参赛者提交的论文内容实际上与组委会要求的“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的主题不甚相符,甚至还有很多老师提交的题目都与此毫无关系。在语文教育中反对“套题”思路的口号已经喊了很久了,历年的中高考作文评点,各路专家老师都会再三强调:“套题作文不会有好出路。”但是由此看来,“套题”思路的症结,不仅存在于拥有“书写危机”的学生身上,也存在于教学一线的教师身上。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老师,当问及为何会出现“套题”论文时,有老师说,这是因为教学负担太重,没有时间写论文。也有老师认为,对一线教师来说,教学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至于论文什么的,似乎都是额外的,不太重视,这就导致了“套题”论文的出现。也有老师认为,这是一种思想的懒惰,手头有现成文章就懒得再写。

王意如教授认为,教育科研能指导教学实践,助益专业成长,消除职业倦态,教师应该让研究成为发自内心的需求和工作的常态,通过教育研究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和尊严。希望语文大讲堂能引导和推进教师进行更多地关注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