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2604590
中学版2014第12期亮点
来源: | 作者:中文自修 | 发布时间: 2014-12-03 | 1538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期亮点:

20145月,原来的“上海市普雄学校”一跃变身成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作为一所以外国语教学为办学特色的学校,华外实验不仅没有减轻语文教学的比重,还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学习、语文思维培养与学习能力应用、语文学科素养与学生人格培养紧密结合,渗透在校园日常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本期“校园风景线”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全新面貌的外国语实验学校,看看它在华丽的变身背后,对于语文教育依旧不变的执着。

 

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历来似乎只强调两个问题:一是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记叙,二是务必写出自我的情思。可是真正操作起来却会发现,记叙的事物虽然客观真实但难免似曾相识,少有特色。殊不知记叙文的神髓不仅仅是展现事物的某种变化,更迫切的是从对事物的记叙中流露出作者独特的情感判断和审美理想,让读者产生共鸣。本期“作文魔方”跟随华东师大二附中曹家欣老师,一起学习如何用物象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情感。

 

如果说古诗词是一幅山水画,除了看山观水外,怎样听听其中的声音?如果说古诗词是一件艺术作品,在欣赏诗句之余,怎样捕捉言外之意,让思绪飞向更广的时空?如果说古诗词有深沉的内在韵味,怎样走进古人的思想境界,使自己提高对美的领悟?要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鉴赏技巧,本期“古诗文赏析”由上海市南翔中学张丽杰老师为大家介绍两种鉴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帮助我们找到打开古诗词这座文化宝库的钥匙。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斯塔吉拉人。他的哲学思想是西方的一个源头,至今仍具有勃勃生机。他认为一个好国家的标志就是“个个公民都是善人”,而一个具有美德的人,其行为必须符合“中道”。他还认为事物的属性和本质不能脱离事物而独立存在,概念所包含的一般意义就在个别的事物之中。他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他研究了三段论的各种形式,提出了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通过阅读本期“哲学茶座”的两篇文章,你能更进一步地了解这位被誉为西方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