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亮点: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出炉,重点是“六选三”的等级考试制度,成绩计入高考成绩,以此代替现行的“加一”高考制。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广大学生期望是否能将学习压力减下来,成为热议的焦点。本期“议论纵横”约请华东师大一附中与上海市市西中学的学生就“高考改革与减负”这个话题各抒己见。来稿中有“增负说”“减负说”“机遇与压力并存说”,意见不一。特约上海大学胡申生教授加以评论,以飨广大读者。
本期“今日星辰”栏目刊登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秦翊虹同学的三篇优秀作品。“对在书中在路上的大小之事都愿意深入地思索,并将一些想法付诸文字的时候,就是第二次的思辨,从中渐渐构筑起了自己的世界观。”秦翊虹同学还说,“一路至此亦不改初衷,因为写文章是一件先可自我愉悦,再可赠君分享的事。”她的这三篇文,是她的思索与情感经验的结晶,或给人偏执之时一种超然的启示,或给人“减尽荀衣昨日香”,如“八仙桌”的故事,或给人品尝淘书老者的风神、戏迷票友的痴情以及老教授夫妇的黄昏之美……
驳论文是反驳对方观点的议论文。驳论文不同于立论文。立论文是证明某个观点正确,而驳论文是关注某个观点是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因此它背后蕴藏的思维模式是质疑思维、逆向思维和理性思维。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的能力,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创新性的议论文写作模式。本期“作文魔方”栏目,请跟随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孔超琼老师,一起学习驳论文写作。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由此引发了“莫言热”,有出版社表示,会考虑在语文课本中增加莫言的作品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介绍。其实,在各地的语文教材中,早已选录了若干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2015年的“文学长河”栏目,就将引领我们走进这些作家和作品,走进诺贝尔文学奖。本期先让我们走进苏联作家肖洛霍夫与他的《一个人的遭遇》